HR经验
>正文
按语:得天下易,治天下难。本土卓越企业几乎由老板“得天下”,而由“好管家”与老板联袂“治天下”。企业三分赢在创业,七分赢在管理。管理成功的标志在于有了“好班子、好制度、好队伍”,而节点在于有“好管家”。时今在企业中,只有为老板管理用人分忧者才是好管家,只有好管家才能担起管理用人要职,只有管家与老板的珠联璧合才能“聚才”与“聚财”相得益彰。为此,我们阐述以下见解,以望为老板和企业谋得“好管家”。
联想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将“搭班子、定战略、带队伍”作为管理的三要素。近代圣贤曾国藩视管理用人“情感为上、利益为中、约束为下”。现代企业管理的实质和我国的驭人之道莫过于此。这些理念与措施能否转化成企业的管理行为,不仅取决于老板所思,更取决于管家的所为。
一、何谓好管家?楚汉相争,刘邦由萧何“月下追韩信”,而有“战必胜,攻必克”;由萧何“镇国家,抚百姓”,而有“供军需,给粮饷”;由萧何教化故日的捕役樊哙、吹鼓手周勃、书吏曹参、马夫夏侯婴,而有大汉日后的国家栋梁;由萧何不贪咸阳城的财宝美色而专门收集典律、图册的远见,而知晓天下的山川险要、人财物分布。在项羽欲置刘邦君臣于死地而恶意分封巴蜀时,因萧何知道巴蜀非蛮荒僻壤而是块休养生息的发祥之地,才制止一场会导致汉军灭亡的火并之灾。在韩信意欲分裂国家时,因萧何不惜背负“成也萧何,败也萧何”的骂名而诱杀了韩信,才免除国家祸乱再起。在刘邦起事之初,因萧何任沛县主吏掾(相当于人事局长)的人脉资源而收聚的3000人,才有大汉的创业资本。在刘邦成事之后,因萧何的“约法三章”、“萧规曹随”的治国之策,才有大汉400多年的稳固基业。……熟读《汉书》者知,刘邦乃是草莽英雄,虽然有领袖的眼界、胸襟,但是若没有萧何的追随、帮衬与补台,大批名士、猛将则难以聚到大汉旗下效力。固然,萧何不至于此也难以功成名就。——企业“好管家”(即人力资源经理/总监)的使命与价值体现即当如此。
二、角色的分工。治企如治国,术业有专攻。老板重在“聚财”、专生意经;管家重在“聚才”、专驭人经。为此,联想柳传志强调各级机构要由“聚财”与“聚才”者“搭班子”,认为:由此组成的团队才有公信力、凝聚力可言,“定战略,带队伍”才有号召力和行动力。海尔张瑞敏与杨绵绵的合作也证明了搭班子的重要。著名管理学家、海尔独立董事潘承烈说:“没有杨绵绵的工作,张瑞敏的思想不可能如此顺利地执行,她擅长将首席执行官制定的政策落实下去”。华为到二次创业时,任正非为了有这样的搭档精心扶起孙亚芳,建立了华为“左非右芳”的二元管理体制,在副总裁们频繁调换时,他俩的合作十几年不变。还有娃哈哈的宗庆后与杜建英,巨人的史玉柱与刘伟,马云的“政委体系”等都是成功典范。成功男人(老板)背后都有一个知性女人(管家)。
没有完美的个人,只有完美的团队。大而言之,由此才有今日的新中国。中国红军创建初期,部队领导人普遍存在懂军事而不会抓人心问题。***提出将支部建在连队上,特别提出了各级部队要由军事首长和政治首长共治,创建了我军特色的二元管理体制:一元统兵、谋事,一元理政、驭人,因而解决了部队高层领导人才短缺问题,因此部队有了新气象。从管理角度讲,过去我军有高昂的热情与斗志,与其说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果,不如说是二元管理组合的成就。这二元相互帮衬、补台,相互树立威信、修正缺点,因而发号施令更有公信力、号召力,部队才更有凝聚力与战斗力。依此才实现了“力因理而张,理由力而伸”。
三、本土驭人的要求。在西方:(一)员工与企业合作意愿单一(仅取向于利益);(二)老板普遍经受过管理规范企业的管理磨练;(三)国家法治健全,员工重守契约和职业操守…。西方老板“聚财”与“聚才”一担挑,有其成功的必然。在我国:(一)员工与企业合作意愿不仅取向于利益,还取决于与企业的情分;(二)老板较少经受过管理规范企业的历练,有的只偏爱于业务、技术或生产,有的迫于自尊才创业当老板。(三)社会职业化水平低,员工受职业化教育少,无所谓职业操守。我国老板“聚财”与“聚才”一担挑,自然会有艰难。此外在西方,人们追求完善自我而寻求独立,不太在意集体有无归属感;认为守章法要大于面子;重与外部人比高低,淡与内部人比高低等。我国正相反,人们追求集体归属感,不太在意完善自我而寻求独立;认为保面子要大于章法;重与内部人比高低,淡与外部人比高低等。
我国与西方管理用人既有先天因素的不足,也有实质的不同。任务要更重,要求会更高。正如曾国藩对我国管理用人的总结:需要“情感、利益、约束”多管齐下。要求驭人者:既要懂管理技巧,更要有人格魅力;既要懂科学方法,更要讲艺术方式;既要用硬性手段,更要注意软性态度。恒古至今,我国任何一个开明社会皆由“明君”和“贤相”共治所创。在我国新型企业中,因为无“贤相”而断送企业大好前程的案例已愈发不再鲜见。
有鉴于此,在我国企业驭人不应由老板一肩担,人力资源经理/总监必需要肩负更大责任,尤其在新型企业中要有更多的承担,要善于为老板补台,成为老板的另一半。为此,不仅要有管理才能,还要话语权,更要识大体、顾大局、公道平和、与老板志同道合、同甘共苦等。然而,得这样的人力资源经理/总监需要跨越一些鸿沟。
四、跨越的鸿沟。一些企业因缺少管理“聚才”者,不惜高金引进人力资源经理/总监,但几乎循蹈“互盟海誓→架锅支灶→相对无语→不欢而散”的覆辙,留任者仅做些人事秘书工作。中央电视台评说过:我国新型企业的“空降兵”(指引进人才)阵亡率高达90%以上,存活3个月是通常规律,6个月是正常现象,一年内都属于危险期。阿里巴巴、科龙等“空降兵”存活率均在5%以下。科龙集团人力资源总监彭玉冰博士总结说:“专业型高级人才容易从外部引进,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引进的风险大,成活率低,一般不对外引进,而是从内部提拔。”著名经济学家魏杰也断言:“在我国,出资人与经理人的冲突还要持续10年”。人力资源经理/总监是多重复合型人才,空降者与企业的冲突更有过之。
此外,在人力资源经理/总监选用上,也有企业想法不切实际而造成的冲突:既要求做管理者,又期望是多面的专业者;既要求当“导演”,又期望能做“编剧”;既要求能领导工程施工,又期望能从事设计师工作。纵然有这样的理想人员,但也要有一段磨合时间。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吴德贵教授、北京大学萧鸣政教授等专家有一致的看法:引进的管理者应低调就位,先任管理协助性工作,如经理助理、副经理等职位,沉下来先观察、摸清问题,适应企业气场,再考虑解决策略,不宜一来就坐高,否则,容易坐空、走向对立。更不能期望“新官上任三把火”,而且,对一个管理积弊过甚的企业,也非一人之力能所及。
五、本土卓越企业的经验。很多有识人士总结海尔、华为、联想的兴起,也归结是二元管理体制(即由二人共治)的成功。因此,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教授彭剑峰对此肯定说:“杨绵绵与张瑞敏的合作,孙亚芳与任正非的合作,是企业成长中的一种历史巧合,可遇不可求”。固然,张瑞敏与杨绵绵的合作是机缘,但任正非与孙亚芳的合作并非机缘,而是人谋。华为规定公司的核心领导:“是在集体奋斗中从员工和各级干部中自然产生的领袖”。孙亚芳于1992年才进入华为,任正非用了不少于5年扶植,先是做培训部经理,后派到长沙做办事处主任,1996年派任主管市场,再后来升任为主持人力资源和市场的常务副总裁。…孙亚芳今天在华为:第一,正确地领会、诠释任正非的思想,为华为“排兵,布阵”;第二,为任正非补台、树威、修正偏激的行为,以形成集体的力量;第三,因感激任正非的尊重、信任和宽容,危机关头甘于奉献,死心塌地帮助任正非救火、堵枪眼。刘伟与史玉柱的合作也是人谋使然:刘伟1992年进入巨人时任文秘,被史玉柱看好后提任人事部长,再升任副总裁,现今是史玉柱的“黄金搭档”,为史玉柱维系人心、维护权威与修正错误等。有人统计过,中国企业最满意的人力资源总监都不是学来的,是企业培育和自然成长的结果。
六、我们的任务。韩非子亦曰:“良相必起于内吏”。固然是指“良相”需要在企业中有成长适应过程,然而,在一些企业却匪夷所思,而且面对发展也时不我待。有鉴于此,为降低“好管家”选用与就职的难度,加快在企业中成长与适应过程,我们专注于:(一)辅佐老板管理用人,选拔有品质、有潜质的“好管家”;(二)联袂推动企业管理改进,在实战中催生“好管家”;(三)为“好管家”入职就位保驾护航,实现与老板的默契合作。
[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若有涉及版权或者侵犯知识产权,请联系我们,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!]
小圈 发表的其他经验
- 2014-11-05